拒绝“叛逆”标签:重新理解孩子的成长

其实大多数中国父母焦虑的并不是孩子的成绩,而是自己没有为孩子兜底的能力。我是两个孩子的爸爸,大儿子15岁,马上要参加中考,二儿子12岁,今年小升初。他们的学习成绩在中等偏上一点,但身心健康,性格开朗,我对此很满意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家庭教育的两点思考。

图片[1]-拒绝“叛逆”标签:重新理解孩子的成长

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命运,每个人有自己的命运,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合适与否。您可以择优取之。

首先关于叛逆,我认为用这个词来形容孩子本身就是问题。请问叛逆二字,叛的是谁?逆的是谁?是孩子自己吗?不,是孩子的父母。这是典型的父母视角,强加给孩子的词。孩子从婴儿开始逐渐长大,他们对这个世界是陌生的,成长过程中,本质上是对世界不断探索的过程。换个角度说,这就是他们自我意识不断觉醒,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不断建立和完善的过程。这时候,孩子作为一个自主探索世界的人,开始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。而问题来了,我们和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,他是他,你是你。面对同样一件事,他的视角和选择可能与我们不同。

面对这些不同,我们作为父母有两种选择:一种是很多父母的状态,以过来人的姿态对待孩子,不一致的部分都被视为“不听话”。朋友,我冒昧地问一句,如果您特别成功,那我无话可说。但如果您和我一样,普通人一个,那么孩子什么都听我们的,真的是好事吗?有没有想过,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孩子,是希望他们在我们不在身边时,能够独立自主地过好一生。孩子探索世界的力量是蓬勃而富有生机的,如果我们阻止,他们无法成长,只能被逼得歪着长,然后我们就给他们贴上“叛逆”的标签。

有没有另一种可能,我们陪伴在孩子身边,用他们的视角去理解世界,尊重他们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他们偏离时及时发现,帮助他们修剪不好的枝芽。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叛逆的孩子,只有自以为是的父母。

第二,请尊重孩子的价值感。建立价值感是孩子通过与世界互动带来的感知和经验。很多家长犯两个错误:一是不给孩子建立价值感的机会,事事包办;二是摧毁孩子的价值感。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犯错,怕他们吃亏,但人教事学不会,事教人,一教就会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磕磕碰碰在所难免,我们需要做的是眼睛盯紧,手放开。只要不致命,就让他们摔打吧。他们不知道疼,将来怎么能学会躲?他们没学会错,怎么知道对?

孩子好不容易考了98分,你非要问那2分是怎么扣的。换个场景,你这个月业绩不错,拿了1万块钱回家,你的伴侣质问你为什么200块钱的全勤奖没拿到,你心里什么感觉?孩子考了100分,你又告诉他不要骄傲。孩子考得好,为什么不能骄傲一下?他们上学比我们上班累多了。别跟他们讲未来,太遥远,他们感知不到。孩子需要的是,我做到了,你夸我。我努力了,就应该被奖励。我们的每一次认可,都是在帮助孩子登上下一层成就的阶梯。我们曾经都是不懂事的孩子,但要学会做一个成熟的父母,不要让坏的教育方式无限循环。让我们在这里终结这种循环,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。

最后两句话:不是孩子有问题,而是孩子遇到了问题。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,就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。

THE END
点赞1025赞赏 分享